top of page

我的實習人生—德國時間


2023/04/25
我曾經是個黏人的小孩,每天繞著我媽要做這要做那,記得我媽都說「我哪有那個美國時間」。所以,你一定也知道吧!美國人有很多時間,台灣人沒有時間。
最近想起這件事,倒不是因為美國,而是同學跟我說的德國時間。
那天我們有個小訪談。A同學跟我說,進入實習就是進入德國時間。 什麼是德國時間?是講德文就是德國時間嗎?那我們回台灣我在工作時跟你們講德文就是德國時間嗎?
他們說不是,因為環境就是不一樣。哪裡不一樣?
B同學說德國時間是效率。休息的時間準時,工作的時間準時,不會看手機做其他事。
那台灣呢?在台灣不也這樣嗎?上課打鐘、下課打鐘、時間到起立敬禮坐下老師上課下課。中午吃飯加午休,然後進行下一堂課。我舉國中時的經驗反問他們。
他們偏著頭覺得好像一樣,卻又不一樣。這時候C同學說話了。他的實習工作比較不同,有時候要跟著前輩拜訪客戶,進行現場施工維修。他上班的時間是固定的,但休息與下班時間不一定。但無論如何,與客戶約定的時間一定要準時,第二天上班也是。
好了!這就不是敲鐘的問題。
這時候A同學想起來似地急著說:
因為有時間可以分配你要作的事。預計下完班可以睡一個半小時的覺,然後起來煮晚餐,玩一下手足球,寫個日誌畫個圖然後睡覺。可以安排好要做的事情。
時間不再是限制,可以帶著期待規劃下一件事情。
於是我有點兒了解了,他們講的德國時間,不只是什麼時候作什麼事情的準確定義與確實執行,還包含他們可以擁有一個時間段落,自己決定要做些什麼事。
也許,當學習不再塞滿同學的時間,音樂運動與閱讀就有機會進入生活,讓他們能夠長成一個有趣與健康的大人。
在訪談中,我很高興地知道,同學們在實習中會先察覺到自己體力或語言的不足,在時間與同事的幫忙下逐漸適應。當他們游刃有餘時,會注意其他同事與部門的需求,並且適時且正確地提供協助。
這樣,他們終會得到他們應該擁有的信心。
「時間跑到哪裡去了?」是德國聯邦統計局每十年提出的分析報告。如果統計方式一樣,在數據上,德國、美國與台灣青少年的時間分配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是,有沒有確實執行,的確是「模式」的差異。德國時間的分配,就在於準確吧!
我想起很多大腦開發的書籍都提到「無聊是創造的必要條件」。也許,汗得青少年終於在德國第一次體會到,他們也能擁有無所事事的可能與樂趣。並且,帶著期待規劃下一件事的進行。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