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偏遠的村落……
束起又長又密的黑髮,披上半透明的沙麗,帶著包包、鉛筆跟講義,稍稍打扮的嫚如,走上村落的砂石小路……。對她來說,到夜校去,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
嫚如生活在印度一個靠近赤道的小村落,太陽幾乎每天早早就沉沒在地平線下。沒有月亮的夜晚,天上的星星彷彿伸手就可以摘到。溫暖的砂石踩在腳下,嫚如嗅著鄉間山羊與水牛的氣味、聽著狗兒的吠唱,來到上課的地方。藏在牆後,從莊院透出的蜂蜜色油燈光暈裡,一群年紀從九歲到十三歲吱吱喳喳的女孩們,聚在一起,看老師在黑板上變出數字與文字的魔術。
這個位於印度拉加斯坦省(Rajasthan)的小村落,如果用吉普車程來計算,位於新德里西南方的十二小時處,是印度超過八萬個還沒有電網基礎建設的村落之一。
在人口數超過十億的印度,大約有六億五千萬人生活在農村。所以,把燈光帶進這些像是下了黑暗魔咒的村落,是印度重要的國家任務。因為能源代表的,不只是可以用電來看電視、用電讓印度的流行音樂更風行,或者用電來幫廟宇屋頂打光。能源還代表著可以用電來抽取用水、從收音機聽到世界不同角落的新聞,還有照亮在星空下、帳棚裡的教室。因此,電能夠讓這些村落從中古世紀穿梭到現代世界、讓小孩子在家鄉就可以為未來準備,減緩移民從鄉村流向城市的速度。
人們想要光。就算是頭上包纏鮮豔的頭巾、最以大鬍子為傲,被公認是最傳統的族群,也認為孩子必須多學些在放水牛與拔野草之外的知識,才足夠過生活。不過,將電網拉到偏遠村落的鋪設成本實在太高,所以,太陽光電正適合在印度推廣。
拉加斯坦省「赤腳學院」的發言人瓦蘇(Vasu)說:「我們已經將太陽光電與夜校帶進120個村落。」只要是還沒有電網的村落決定用太陽能來供給家庭用電,拉加斯坦省政府最高可提供90%的經費資助;而「赤腳學院」則會想辦法募集其餘的10%,以協助村民設計、規劃太陽光電設施,並且開始存錢籌措後續的維修經費。用來支付夜校老師的費用,也包含在這筆經費之內,好讓當地的婦女能夠接受教育,之後便能負責太陽光電的維修工作。
就像45歲的德菲說的:「我們用自己的手來發電引光,不需要買任何燃料,不管哪裡有問題,我們都可以自己修理。」這位太陽光電女性專業人員,從來沒有學過讀和寫,而現在,她用烙鐵把變壓器跟電阻焊成電路,好作為電池充電的控制器。
在印度,屋頂上架設的太陽光電可以讓人更獨立。在用電吃緊的印度,電力公司常常實施分區供電,有時候在晚上就關閉一整區的供電。如果再加上電路中斷,還可能一連好幾天都沒有電可用。所以,如果有了自己的太陽光電設備,就可以「獨享」供電安全。
不管是在印度拉加斯坦的大草原、在東海岸的熱帶叢林,或是在時有游擊戰的山村,到處都已經開始使用乾淨的太陽光電。對政府來說,付給太陽光電的設備費用,要比增設電網的費用便宜得多。以拉加斯坦來說,印度國鐵就覺得由太陽光電來供應信號與調節系統,比用發電廠的電力來得安全。
印度電力集團Tata Group已經投資太陽晶片的生產,投入模組生產的公司也不在少數。不過,印度的工業與大城市用電,遠遠超過太陽光電所能供給的範圍。如何安全的供給用電,是在印度亟需解決的問題。雖然目前在印度,仍有四分之一的電力是由位在西海岸山區的老舊水力電廠所供給,但是比重已經逐年降低;而其餘的四分之三,則由燃煤火力發電供應。
在印度,電廠每生產四度電,只能收到消費者一度電的電費。因為其中,有四分之一的電力會由政府賤價拋售給重要的利益團體來綁樁,例如農民;還有四分之一的電,則在沒有效率的輸送途中,浪費在不適用的管線與短路上;另外的四分之一,則是在接來接去的電線叢中被偷了。所以,國有的電力公司既沒有經費,也沒有興趣去投資新電廠。而且直到現在,也還沒有任何一個政黨能夠改變這個共犯結構。
目前,在印度有一個深具企圖心的計畫,要來解決這個陳痾已久的能源問題:在2015年之前,將全國的發電量增加一倍;在2012年以前,總裝置容量的功率則要從110,000百萬瓦擴增到200,000百萬瓦,相當於增建120座燃煤火力電廠。
在這些新增容量計畫中,太陽能、生質能與風力將合占10%,也就是共有9,000百萬瓦。還有印度正在推廣的小水力系統,以及幫助農民利用植物殘渣與廢棄物生產沼氣。因此,如果不算老舊的水力發電,印度目前大約有3%的能源是以「再生」的方式提供。如果印度可以在2012年完成電力系統擴建計畫,由再生能源供給的能源比例將高於6%,電力供給則達7%。如果將舊有的水力發電也計算進去,則超過30%。
在印度最南角的坎亞庫瑪利(Kanyakumari)海岸,浪花不斷拍打著黑色的礁石,每年都有數千信徒來到聖廟朝聖,在海水中浴去人世髒汙。不過,在坎亞庫瑪利海域——印度洋與阿拉伯海的交會處,並不只是朝聖者的聖地而已。這個地方的氣候非常獨特,每年都有兩次刮著潮濕強風的梅雨季。在每年4到10月刮著西南風的梅雨季之後,就是從11月到年底,刮起東北風的風季。因此,只有2、3月是比較平靜的月份。
所以,印度的風力發電公司——蘇司蘭(Suzlon)公司,便在這裡蓋了新的風場。蘇司蘭公司是印度風力發電業界的巨星,在德國資金與技術的共同推動下,成立於1994年。目前,全亞洲最大的風場就在印度。蘇司蘭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風力發電公司,早已經在印度插上數千座風機。先進的風機技術,每百萬瓦的裝置容量可以生產三百萬度的電力,供給6,000人的電力需求。
在印度,特別是在南部與拉加斯坦省,地方政府都訂定辦法獎勵風機的設置。在2007年底,印度已經達到8,000百萬瓦的風機裝置容量;這個數字在全世界的風力發電排行榜中,僅次於德國、西班牙與美國,排名第四。理論上,在印度可以擷取45,000百萬瓦的風力發電功率。因此,對風力公司來說,在印度每年僅750座新建風機的發展速度,實在是蝸步前進。
為了要新建風力發電場,印度的國營電力公司必須增建九條電纜,才能將電力從風力充沛的海岸輸送到城市,以及位於南印的工業集中區。然而這在印度,可能得花幾十年才能完成。
嫚如已經累了。一整天,她都跟在畜養的牲畜後面跑來跑去。每天,太陽還沒有升起時,天才微微透出藍光,她就開始一天的工作。嫚如每天都要提著大陶罐到村裡的廣場汲水、勤奮的揉著麵團做麵包,然後,才跟著她的父母、小妹妹與兩個哥哥一起吃早飯。清掃完院子之後,嫚如要牽著五隻水牛、十二隻山羊來到大草原邊;一隻水牛每天可以產九公升的牛奶,是家庭重要的收入來源。
對這樣的生活,嫚如不但一點也不埋怨,反而感謝爸爸的信任,將這麼重要的任務交付給她。而當村裡的狗兒都已經進入夢鄉,嫚如還可以在太陽下山之後,跟村裡的女孩討論三個小時的功課,這是夜校老師教的太陽電燈原理呢!嫚如希望有一天,她可以成為一位老師。或者,醫生。
關於赤腳學院
赤腳學院成立於1974年,目的在協助鄉村貧窮人家「自助」的可能。
600位太陽光電工程師、120位夜校的學生,以及一位成立者。1974年,Bunker Roy在當時英軍為傷寒病患設置的隔離區,建立了一座全新共居的校園,一個像是傳說中神祕的實踐。Bunker Roy是出身印度新德里的讀書人,一心期望能促進印度鄉村的發展,因為那裡絕大部分的地方,仍然深深籠罩在人們對中古世紀的想像裡:逼婚、森嚴的社會階層與種姓制度。
然而在一開始,建立赤腳學院的工作,想當然爾,非常的困難。在拉加斯坦保守的鄉村,居民直接拒絕Bunker Roy試圖在當地推動的教育工作。隨著時間推移,大家才漸漸認識到,他們可以在Bunker Roy的計畫中獲得利益。因為,「為赤腳大眾所設立的學院」,提供村民自己幫助自己的機會——小朋友們會有老師來上課、生病的人會受到符合傳統與便宜藥物的治療。另外,赤腳學院還培育太陽光電技師,讓當地人自己維修自己村落裡的太陽光電系統。
小朋友們除了學習讀書與寫字之外,還學習怎麼自己去解決問題,像是修理損壞的太陽光電燈具,或者自己去籌還缺少的教科書。所以,赤腳學院已經在120個村落有據點,也有125,000位加入者。在經費方面,赤腳學院從捐款與政府補助這兩種來源,各獲得40%的資助;而其餘20%的經費,大約1,200萬歐元,則是由赤腳學院所進行的能源計畫與藝術工作坊來自籌。赤腳學院的建立者Bunker Roy受獎無數,目前大部分時間待在新德里,致力發揚赤腳學院的理念與工作。
關於印度
在20至30年之內,伴隨著二氧化碳的大量釋出,印度將成為世界上最有錢的國家。
印度有十億六千五百萬人口。雖然全世界有六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印度半島,然而他們所使用的能源卻只占全世界能源總消耗量的4%。在印度生活的人民,每人每年只釋出0.97噸的二氧化碳。而在2002年,中國每人每年釋出的二氧化碳高達3.2噸、德國有10.2噸、美國則是19.8噸。全世界平均每人每年的二氧化碳釋出量則為3.6噸。
印度每年的經濟成長率達8%~10%,二氧化碳釋出量也隨之增加。預計到2020年,印度每人每年的二氧化碳釋出量將達到1.35噸,比目前增加了38%。此外,由於印度的人口增加快速,二氧化碳釋出的總量預計將有70%的成長,達到171,400萬噸。不過,這麼大的數字卻還不到全世界二氧化碳釋出總量的5%。
印度是一個燃煤國家。印度有將近四分之三的電力是由老舊的燃煤火力電廠——燃燒自產的煤礦來供應;其餘23.8%的電力則由水力發電來供應,另外還有3%是來自風力發電、生質能與太陽光電;核能發電則占2%。到了2012年,印度的發電量將從目前的110,000百萬瓦成長到200,000百萬瓦;在新建的電力設施中,風力、太陽光電與生質能發電約占10%,連同舊的水力發電設施,印度的再生能源將供應總體電力的30%。印度的發展,實在不容小覷。
----- 《 太陽能源 》 胡湘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