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654.PNG

汗得建築工事
實驗教育機構

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是國高中六年一貫的中學機構,座落於北市青年公園太陽圖書館二樓。國中部以聯合國氣候行動及東南亞合作學習為課程主軸,培養兼具人際、科技、設計、國際的四季永續行動家;高中部以實踐永續建築工藝並參與德國合作的海外學季與揚帆計畫為主軸,培養獨立自主、能與人合作的年輕夥伴。
辦學緣起

辦學緣起

「汗得建築工事」緣起於造房子的反思:在愈來愈抽象的世界裡,我們要如何實在的生活?同時,我們要如何協助年輕學子,為實在的生活方式做好準備?

世界上最厲害的征服工具,不是強大的武器,而是實在的生活方式。實在的生活,讓人在情感連結、知識生產、財務自主與社會實踐上,都有立足的基礎,努力的動力。這樣的訓練,就是跨領域知識的連結與實踐。汗得,以造房子,也就是以建築為主題的知識實踐,與年輕學子一起,為未來做好生活的準備。

實在的生活感,是汗得協力造屋的過程中,一再被提及的目的:參與造房子,是連結自己與世界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一種先有紀律再有創意的學習實踐。

每次協力造屋,都是先來的教後到的。在教學機構裡,老師對於年輕的學子來說,就是先來的—先來到世界,多有幾年與世界相處的經驗。協力造屋,造的雖然不是自己的房子,但是每個參與者都願意全心投入學習,並且達成使命。所有協力的工地,在參與者的自我要求中,時時維持紀律與秩序。因為在這裡,我們實在的生活與工作。在這裡,包含自己與世界所有的連結:

透過人與人的連結,我們一起造好房子。在建材的選用與建造的過程,我們與數學物理化學有了知識實踐的具體連結,與遠方的製造、貿易與知識傳遞者有了歷史地理與經濟社會上的連結。因為老房子與老建材,我們與已知或待知的歷史痕跡產生連結。透過使用土地的過程,我們與社會事實與不同的價值觀連結。透過手工工作,我們連結思考與身體。透過解決蓋房子所遭遇的問題,我們與風土、在地、國際交融。

相較於其他公認的「知識工作」,當我們從事「手工工作」時,總是會感受到更大的行動能力與自主能力。而且,「手工工作」常常涉及更多的智慧。我們企圖了解這個感受,並以協力造屋進行溝通的實踐,所以,我們開始「汗得建築工事」的籌辦,用雙手作有用的事。 

「造房子」的德文動詞是Bauen。德國哲學家海德格認為,Bauen並不特定指建築的行為,而是人生在世的種種作為,也許可以稱作為「營生」。之所以要辛苦「營生」,所求也就是為了「安居」。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的成立,要培養能帶來「安居」的人才。他們具有蓋房子的手工與思考能力,不只知道如何做,更清楚為何而做,為誰而做。

以「安居」為前提,實踐永續建築的工藝,以尊敬謹慎的態度來完成設計、建築以及營造的工作,並以正確務實的方式處理新、老房子的能源使用,建立為未來負責的生活方式。

安居的思維

 

如果要回答「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房子?」,就會回到「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建築教育?」的結論。在哲學與社會意義上,房子是安心的所在,不是投資的標的。儘管目前這還遠遠不是台灣的主流思想,但是透過教育,我們其期待生活中實踐建築,在建築中實踐生活。

永續建築的實踐

 

什麼是永續建築?我們對居住的房子(能)有什麼要求?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我們對房子的認識」。You see what you know. 必須先知道,才會看到。對永續建築的陌生,也是對生活的陌生。從安居的角度出發,永續建築不僅是節能的建築,也是健康與自然的建築。誰能夠蓋這樣的房子?這個問題要從設計者與工作者對建材與設計的教育開始。

蓋房子的工藝

 

再好的設計,如果沒有正確的人才、建材與確實的工法支持,仍無法蓋成房子。誰來蓋房子?用什麼樣的方式與心態從事這件事情,決定房子的品質,也是我們居住與生活的可能。在正確的觀念、態度、作法下,我們得以回頭看過去,並放眼未來。建立年輕一代—自己的蓋房子工藝。

技術能力的社會基石

 

德國的工匠是站在黃金打造的土地上。工匠與技職體系,撐構起穩固的社會階層。在「老屋修復」也逐漸成形的台灣社會,我們希望培養實務與具有進取心的年輕人參與。修復的不只是外觀,而更能評估屋況、判斷損壞原因,從修建到再利用,從材料選擇與工法使用,能夠以「民藝」的角度,連結常民生活,將老屋也能適切的修復成適合居住、節能安靜與健康的「永續建築」。
教學團隊

​胡湘玲

機構負責人

胡湘玲TED.jpg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科技史組碩士
德國畢勒菲爾特大學(University Bielefeld)科技社會學博士
曾任教於德國魯爾波鴻大學(University Bochum)東亞研究學院
 
嘗試以多元的角度看世界、以不同的方式做事情。她努力扮演多重的角色:傳遞「勞動價值」的德國非營利組織「汗得學社」社長,以及持續在不同角落實踐人道援助精神、帶動尊重自然主體的協力造屋計畫的發起人。因為相信「書寫也能夠是一種運動」,所以期待能「透過書,傳遞知識社會所需要的生活想像」。著有《核工專家 vs. 反核專家》、《到天涯的盡頭蓋房子》、《不只是蓋房子》、《我家房子160歲》、《太陽房子》、《太陽能源》等書。

韋仁正

機構負責人

germany-2.jpg
德國畢勒菲爾特大學(University Bielefeld)數學學院碩士
汗得學社執行長、協力造屋的工頭、汗得建築工事實驗教育機構的校長

唸的是數學,投入的工作是「能源與房子」。最喜歡用「新、舊、東、西」的方式,蓋能源綠房子。工頭帶領從德國、潭南、亞齊、那瑪夏、龍潭、大溪中山老街到青年澎湖的協力造屋,更是再生能源的專家,舉凡太陽光電、生質能、能源建築,通通難不倒他!工頭是汗得的靈魂人物,帶著大人小孩一起,用獨到的眼光,連結未來建築與古蹟房子、連結偏鄉與城市、連結台灣與世界、連結能源與建築。

課程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領銜
%E8%A9%B9%E7%9B%8A%E5%BF%A0_edited.jpg

教師

詹益忠

​東海大學建築碩士
詹益忠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從事古蹟修復及城鄉聚落研究多年,重視「人」於區域中的意義,不僅透過建築結構整建進行老屋再造,致力於遵循歷史文化脈絡,重新締造居民與社區的連結。

​課程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手思建築
%E4%BD%95%E9%8A%98%E5%8B%B3_edited.jpg

何銘勳

教師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畢業
美國麻州大學正念中心MBSR合格講師

從理工專業跨界到身心靈領域,再將日常生活對事物的感受力,轉化為實用的巧思能力。主導正念減壓的專業訓練,帶領學生集中專注力、挖掘內在本有的豐沛資源,有效開發自己的潛能。

​課程

體健正念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E9%BB%83%E4%B8%96%E5%85%89_edited.jpg

教師

黃世光

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
日作空間設計有限公司總監
台灣空間美學創作交流協會副會長

專業室內設計師,設計強項為建築規劃、格局配置及工程技術,擅長簡約內斂的設計風格,注重以線條與光影詮釋的生活軌跡,營造愜意的空間美學。

課程

空間設計
​設計思考

教師

陳音秀

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中文系畢業
體制內高中國文教師暨導師10年經驗
慢慢Bistro社會企業創辦人

課程

文學與場域
陳音秀.jpg
沈建昌_edited_edited.jpg

沈建昌

教師

德國羅斯托克大學(Universität Rostock) 農業環境學院碩士
自然材-德國白堊紀塗料產品經理
​參與揚帆計畫-德國交換教師計畫
 
在台灣土木工程畢業,在德國研究鄉村地區發展,在汗得重拾建築的興趣,與青年學子協力完成每項永續建築的工程。
 

課程

機能空間設計與實作
專案規劃管理
蒙宗慧_edited.jpg

蒙宗慧

教師

英國倫敦藝術大學
(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動態圖像設計碩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碩士班藝術教育組
Artpartment 藝術公寓 品牌暨平台創辦人​
 
藝術設計教學資歷10年,持續任教於台北市公私立高中職、國小及多所實驗教育機構,並於藝術設計學系擔任客評老師。
 
 

課程

文化生活色彩學
平面編排與品牌設計
平面設計與設計思考
黃筠舒.jpg

​黃筠舒

教師

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學系講師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現為時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

參與過台北西本願寺、台中霧峰宮保第、台中火車站周邊文化資產等古蹟修復的計畫。保存老建物後進行修復,是一種從原有到新生的過程,秉持這樣的信念,堅持走在老屋活化的道路上。

課程

台灣建築史
合作夥伴
7.jpg
4.jpg

合作夥伴

德國北萊茵威斯法倫邦 東威斯法倫區 文化資產保護局

德國北萊茵威斯法倫邦 東威斯法倫區 代特莫爾德露天博物館

德國明斯特 技職訓練中心

白堊紀社會企業

自然材股份有限公司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大藏建築師事務所

陳天助建築師事務所

震大建設公司

和築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陸府建設公司

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 斗六糖廠

新北市立三重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合樸樹合苑

台大城鄉基金會宜蘭分會

霧峰「絲田水舌」生態村

財團法人崔媽媽基金會

虎尾厝沙龍/女性電台-紫色姐妹電台

bottom of page